保管箱与云计算

保管箱与云计算

很喜欢杰森·斯坦森的电影,犀利的动作、充满力量感的打斗、惊险刺激的追车场面都让我热血沸腾。在重温其著名电影《银行大劫案》的时候,其中一个场景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萨弗蓉·布罗斯饰演的玛蒂和杰森·斯坦森饰演的特里一起去他们要劫的银行,查看地下保险库中事先在里面租用的一个保管箱,在工作人员插入公钥之后,玛蒂拿出自己的私钥一并插入保管箱,啪地打开了。不再描述具体,看到此场景,突然就想到了当今正炒的如火如荼的云计算。

电影《银行大劫案》的截图

那么,保管箱和云计算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怎么会联想到一起的呢?难道说LZ的思维因为这几天的烧烤天给热坏了么?当然不是,到底这两个东西的背后有什么相似之处,且听我娓娓道来。

首先呢,先来看看银行的保管箱。那么,保管箱(为了方便起见,下文称银行保管箱为保管箱)是神马东东呢?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也是从电影里面看到以后才了解到,保管箱是一般银行推出的一种服务,它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可以让客户在银行的金库(或者类似的东西)租赁一个小盒子来保存自己的东西,至于什么东西可以保存,那就随便了,比如你女朋友送你的纸灰机,哈哈。

我们认为大多数的银行都应该拥有强大的安保力量(不仅仅是安保,在环境上也是一流的,恒温恒湿啦,神马防火防震啦等等,总之,具有相当高等级的安全系数),保管和保护他们的财产。花了大价钱构建起了坚固的安保力量之后,银行方面也渐渐的意识到了:这么强大的安保,只保护银行自己的那点东西多数时候显得有些浪费,多少有些杀鸡用牛刀的感觉,那么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与其只是单一地守护自己的财产,不如顺便帮客户也存点他们自己不方便保存的东西。况且,客户也大都有这方面的需求。这里引用一段文字来追溯一下保管箱业务的起源。

追溯到17世纪,英美的金匠或淘金者造就了保管箱业务的起源。在当时,人们为了追求财物的合理放置和安全保障开立箱柜保管他人的黄金等重要财物。而保管箱业务最早出现在中国,也是为了满足华侨等富裕人士存放金银首饰等重要物品的需求。[1]

说罢保管箱,再来看看云计算。云计算在现在已经是火热火热的话题,甚至对于许多不是计算机IT行业的人都变得耳熟能详。就拿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智能手机应用(俗称APP)来说,君不见有多少应用在宣传的文案中言必称“云”,像什么“云中书城”、“云播放器”等等。先不说国外,看看国内的云,数得上来的盛大云、腾讯云、阿里云、百度云、新浪云、金山云、京东云等等,哇,好一个繁荣兴旺的景象。这里不仅仅有老牌的互联网大佬BAT(百度、阿里和腾讯),更有众多新兴的公司想从巨大的云计算市场中分的一杯羹。一眼好奇的是京东这样的在线电商居然也做起了云计算,是不是有点瞠目结舌?其实不然。且看国外的云计算的发展历程,据考证,“云”这个概念首先起源于互联网巨鳄Google,

2006年,27岁的Google高级工程师克里斯托夫·比希利亚第一次向 Google 董事长兼 CEO 施密特提出“云计算”的想法,在施密特的支持下,Google推出了“Google 101计划”,并正式提出“云”的概念。由此,拉开了一个时代计算技术以及商业模式的变革。[2]

就在同年,美国著名在线百货零售商 Amazon 推出了在线存储服务 S3 和弹性计算云EC2等云服务。随后Sun、Dell、IBM等大公司纷纷跟进,上马了各式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云计算服务,云计算就此开始了百花齐放的格局。人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是云计算呢?云里雾里肯定不算。

NIST 的 Peter Mell 和 Tim Grance 在2009年4月(到2009年10月已是第15.0版)提出了一个云计算的定义,这可能是目前唯一一个得到广泛认同和支持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能够通过网络以便利的、按需付费的方式获取计算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等)并提高其可用性的模式,这些资源来自一个共享的、可配置的资源池,并能够以最省力和无人干预的方式获取和释放。[3]

这是对云计算的一个宽泛的定义,通过这个定义或者说是概念,引申出云计算的四个特点:

(1) 通过网络以服务的形式访问资源。这就是我们对云计算的传统划分方式的来源,即IaaS 、PaaS和SaaS,看到没有,都是 XXXX as a Service,强调的都是以服务的形式提供。

(2) 资源动态扩展和配置。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了动态扩展,当你的计算资源吃紧,可以无缝地的扩张计算能力,从容应对突如其来的计算压力。这也是每一个云服务提供商必备的基本能力。

(3) 分布式的共享。这点无需多言,分布式是必须的,没有哪一台物理机能承受无限的压力。分布式不仅仅体现在同一个机柜的不同物理机上,也许是同一个机房的不同机柜,也许就根本不在同一个机房,不管怎样,对于用户来说,在他的Dashboard上,只能看到一个统一的、易于使用的 Big Machine。

(4) 按需使用和付费。拿我自己体验过的来说,国内的如新浪云、百度云和阿里云等等,国外的诸如Cloud Foundry 、AppForg、Google App Engine等等,他们计费的方式大同小异,按网络流量、CPU使用时间、数据库使用量、memcached 使用量等,甚至远程文件Fetch都是付费的,在新浪搭的小博客,没什么流量的情况下,默认送的云豆很快就花完了。

有人要问了,你扯了这么多,到底保管箱和云计算有什么关系涅?你要真的看完了上面的这一大坨,还是没明白的话,我真的要吐血三升了。这两个东西背后的理念是一致的,就是通过出租自己的剩余力量来换取利益最大化。不同的是,银行保管箱提供的银行自己的安保力量和保存环境,诺大一个金库,存自家一坨金子也是存,再多几个小盒子给顾客放东西也不多,何乐不为。云计算则是拥有了大量计算资源甚至大量富裕的资源之后,催生出的一种增值服务,拿Google和Amazon举例子,他们都用了极其海量的计算资源,除了满足他们自身的业务需要之外,还会有很多的剩余(挨踢系统的富余是你不可想象的,如国内阿里的数据库存储,本来四台机器就够,却部署了32台,还都是热待机,部署容量比实际业务使用量大的多得多)。如果将这部分资源予以合理的规划和整合,就可以出租给那些没有能力自行构建和管理大规模、分布式机房的企业和个人,这样,真正做到不浪费,利益最大化。

后记:此文的主要构思形成于7.31,拖到今天才算写完第一稿。虽说身处挨踢行业,对于云计算的很多东西也只是了解皮毛,成文仓促,各种错误难免,望不吝赐教予以斧正。愿此文能博君一笑,足矣。

Bill 2013-8-2

参考:

© 2015-2024, Bill X.